是指伪造、冒充、掺杂、过期等违法违规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。这些食品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,同时扰乱了市场秩序,损害了正规生产企业的利益。假冒伪劣食品包括:食品假冒(使用不真实的厂名、厂址、商标、产品的名字、产品标识等信息);侵权“山寨”(食品包装标识、文字图案等模仿另外的品牌食品,误导消费者);食品假货(假羊肉、假狗肉、假驴肉假牛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);“三无”产品(无生产厂商、无生产日期、无生产许可);劣质产品(以次充好、两超一非等);超过保质期食品;虚假宣传、违法宣称功能等。
一、正规渠道有保障。消费者应到正规商店或超市购买食品。警惕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商家出售的食品。在购买食品时,应索要并谨慎保管购物小票、发票等凭证,适当保留产品包装和剩余产品。
二、细认名称辨真伪。食品名称是辨识“山寨食品”的要素之一。消费者在选购时,应仔细辨别食品名称,认准正规公司制作的产品。
三、标签要素要齐全。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,直接向消费的人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应包括:食品名称、配料表、净含量和规格、生产者和(或)经销者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、产品质量标准代号等。预包装类的“山寨食品”有可能存在上述要素缺失、造假、混乱等情况。消费者应仔细辨识食品标签标识的以上内容,不购买、不食用包装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、内容不清晰的食品。
四、科学常识助辨别。消费者要警惕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明显不符的情况。如配料表中含有牛乳、奶粉等蛋白质原料,而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却为0g/100ml(或0g/100g)。遇到类似标签问题的产品,消费者不要购买。
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,一经发现误购了“假冒伪劣食品”,请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。
特膳食品中的食用盐和氯化钠,你用对了吗?——解读GB 1903.73-2025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营养强化剂 氯化钠》标准
解读 GB 10769-2025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》
今日导读: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;餐厅须给五星好评才可以就餐?三亚通报;山西一饭店员工用碗清理下水道?多方回应(2025年04月17日)
,开云tiyu